WiFi1到WiFi7的区别
WiFi1到WiFi7的区别
WiFi 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几乎所有智能设备都离不开它。然而,很多人对 WiFi 的认知还停留在“信号强不强”、“网速快不快”的层面。
但你有没有想过,同样一条宽带,不同 WiFi 版本的设备连接上,网速可能天差地别?那是因为它们背后遵循的无线通信标准不同。

WiFi 是一个商业名称,背后对应的是 IEEE(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)制定的 802.11 系列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。每一代 WiFi,对应一个 802.11 的子版本,随着版本演进,速率、频段、稳定性、安全性都在发生重大变化。

【WiFi 1(802.11b)】
• 发布年份:1999年
• 理论速率:11 Mbps
• 工作频段:2.4GHz
• 技术特点:DSSS(直接序列扩频)
这是第一代真正商用化的 WiFi 标准,让 PC 能脱离网线上网,但速率低、干扰大,一遇到微波炉、蓝牙、无线电话就卡顿。
【WiFi 2(802.11a)】
• 发布年份:1999年(与b同期)
• 理论速率:54 Mbps
• 工作频段:5GHz
• 技术特点:OFDM(正交频分复用)
理论性能优于 802.11b,但高频段导致穿墙能力差,部署成本高,当年设备也贵,因此没火起来,反而像个“技术先锋试验品”。
【WiFi 3(802.11g)】
• 发布年份:2003年
• 理论速率:54 Mbps(与 a 相同)
• 工作频段:2.4GHz
• 技术亮点:兼容 b 标准,采用 OFDM
算是前两代的“整合体”,既保留了 b 的频段和兼容性,又吸收了 a 的技术优势,推动了家庭 WiFi 的首次普及。
【WiFi 4(802.11n)】
• 发布年份:2009年
• 理论速率:最高 600 Mbps
• 技术突破:MIMO(多进多出天线)、信道聚合(40MHz)
这是第一代真正意义上性能飞跃的 WiFi 标准。引入了多天线技术(2x2、3x3、4x4 MIMO)+ 多信道聚合,速率飙升。也首次支持双频段运行(2.4GHz + 5GHz),标志着 WiFi“脱胎换骨”的开始。

【WiFi 5(802.11ac)】
• 发布年份:2013年
• 理论速率:6.9 Gbps(8流)
• 技术亮点:MU-MIMO(多用户)、256-QAM、80/160MHz 信道宽度
这一代仅支持 5GHz,正式进入“多用户高并发”阶段,尤其适合高清视频、在线游戏、大型下载等场景。
不过,WiFi 5 对老设备并不兼容 2.4GHz,所以如果你家老设备只支持 2.4GHz,那么它无法享受 WiFi 5 的红利。
【WiFi 6(802.11ax)】
• 发布年份:2019年
• 理论速率:9.6 Gbps
• 技术创新:
• OFDMA:一条信道按需分配,资源调度更灵活
• TWT(目标唤醒时间):省电利器
• 1024-QAM:更高的数据压缩效率
• BSS Coloring:解决“邻居家 WiFi”干扰问题
WiFi 6 不是单纯比速度,而是对“连接密度”和“稳定性”的极致优化。尤其适用于智能家居、IoT 多设备接入、企业场景。

【WiFi7(802.11be)】
发布时间:2024年
理论速率:46 Gbps(注意,是 G,不是 M)

【主要技术革命】:
1. 4096-QAM:每个符号携带12bit(WiFi 6 是10bit),传输效率进一步提升。
2. Multi-Link Operation(MLO)多链路操作:
• 支持同时在 2.4GHz、5GHz、6GHz 多频段进行通信;
• 可实现“并联”加速或“冗余”稳定;
3. CMU-MIMO(协调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):
• 多 AP(路由器)协调发射,提升多用户吞吐;
4. 320MHz 超宽信道:
• 带宽扩大两倍,适合 8K 视频、XR、VR 等应用场景;
不只是家庭路由器升级,而是为 下一代应用场景设计 的标准:
• AR/VR、8K 视频、云游戏、远程办公、工业自动化、车联网等。
一句话:它不是为了现在而设计的,而是为未来而来!
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